易学的基本概念(2)——五行类:天干地支的由来【筱竹易学】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名称的来源,据说是在黄帝时代由大挠氏所制定。大挠采用五行之理,根据北斗七星的运转周期,制定出干支之名。大挠氏首先是一名天文学家。观察星辰发现,北斗七星在一年之中旋转一周,因此就以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命名出12个不同的区域,定义为十二个月辰。

以甲乙天干命名日,以子丑地支命名月。与天有关的事情,就用日名,与地有关的事情就用辰名,也就是月名。

<strong>易学的基本概念(2)——五行类:天干地支的由来【筱竹易学】</strong>

这是干支起源的一种说法。我觉得这个说法太肤浅了,大挠氏一定有更深入的研究,不会是仅仅限于用北斗七星划分12区域就可以分列出十天干十二地支。因为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记载“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也就是说,在黄帝时代已经发现了我们的宇宙大环境是六十年为一个周期的规律。

六十年代表了什么?根据现代天文学数据,在地、月、日的系统中,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月亮围绕着地球公转,同时产生了朔望会合的周期变化,而六十年零3天也是地月日三体运动的最小周期年。于是根据这个基本规律,大挠氏便创立了“十天干(天以六为节,60/6=10)”和“十二地支(地以五为制,60/5=12)”。

<strong>易学的基本概念(2)——五行类:天干地支的由来【筱竹易学】</strong>

干支分别代表的阴阳五行如下表,就不赘述了。

十天干阴阳五行属性
十二地支阴阳五行属性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在初期学习的时候,地支五行就按照上述的方式记忆,但之后深入学习了卦理和五行的结合后,就不能再按照现有的方式简单直接地判定地支的五行属性了,否则断八字的时候会断不准。

下一篇,我想重点讲一下干支二十二个字的名称和含义。当这个内容梳理清楚后,就可以进一步深刻理解五行的性状特征了。

    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strong>易学的基本概念(2)——五行类:天干地支的由来【筱竹易学】</strong>